“四個強化”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
2023-11-09 10:41:58??來源: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: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|
分享到:
|
余學鋒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競爭格局中,世界主要國家圍繞科技創新策源地和制高點的競爭日趨激烈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,要增強創新策源能力,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,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,突破關鍵核心技術,搶占科技制高點。 科技創新策源地,是指一個地區或組織,具備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,能夠持續產生具有突破性的科技成果,并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,以實現經濟、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。當前,我國整體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,很多行業仍然是創新跟隨者,為加快世界科技強國建設,我國高度重視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,集聚創新資源,跨越科技創新和產業應用障礙,重點開展重大原始創新、基礎創新、前沿創新、交叉創新(這些往往能推動一個行業顛覆性升級,或者創造一個全新的行業),對我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、深入建設創新型國家具有重大意義。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,福建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,著力建平臺、強主體、聚人才,全力加快科技創新攻堅力量建設,形成發展良好的態勢。目前,我省圍繞“四大經濟”等產業技術創新重大需求,已形成以創新實驗室為引領,重點實驗室、新型研發機構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、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為支撐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。近年來,我省出臺了《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決定》《福建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科技創新行動計劃》《關于印發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》等政策,堅持市場為導向,深化產學研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。目前,全省已引進22個重大研發科技合作機構,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,2022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289億元。通過實施高新技術企業“雙倍增”行動和減稅降費政策,持續推動“科技貸”業務,科技型企業集群逐步壯大。同時,我省重點培育和引進了一批產業領軍團隊、特級后備人才和創新創業領軍人才,支持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引進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,超過800名高層次人才成功落地。 雖然我省在科技創新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,但是,應該看到,在打造我省科技創新策源地過程中還面臨許多挑戰。一是產業核心技術薄弱。我省在前沿硬核技術儲備方面相對較少,在關鍵核心技術、基礎材料和基礎工藝方面存在較大的短板。二是高端創新資源供給不足。我省在國家戰略力量布局方面存在不足,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等資源相對較少。我省“雙一流”高校、國家重點實驗室、建有研發機構的規上工業企業和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的數量少于北上廣等發達地區。三是高層次人才總量不足。當前,福建人才資源總量有效供給相對不足,“高精尖缺”人才總量不多,優質、高端人才發展平臺偏少。四是產學研合作機制有待完善。我省產學研缺乏緊密的合作關系,圍繞產業鏈進行合作創新和共享機制比較少,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,科研成果轉化的中介服務機構數量較少、規模較小、層次較低,且服務功能較為單一,能力有待提高。在權威的科技成果價值評估、投融資咨詢、信用評價等方面,也缺乏相應的機構和機制。 為此,我省要不斷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,依托創新引領產業升級、發力新基建、培育發展新動能,把我省著力打造成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。 強化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。一是推動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發展,發揮集聚效應,支持共建協同創新平臺,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群。建設中國東南(福建)科學城、廈門科學城、泉州時空科創基地,爭取納入國家在東南沿海的科技戰略布局。二是高標準、高質量建設重大創新平臺、重點科技工程,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。高水平打造省創新實驗室體系,加快建設7家省創新實驗室,新建一批省創新實驗室。在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、柔性電子、智慧車載玻璃領域推動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。三是建設高水平產業技術研發平臺。聚焦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,爭創化工中間體、多源數據融合計算、應急防控藥物、白羽肉雞等國家技術創新中心。持續加強與國(境)內外大企業、大集團、重點高校、國家級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。 強化企業主體地位。一是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群體,加速高新技術企業成長,強化精準施策和靶向服務,重點打造創新型成長企業,推動實現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增加值“雙倍增”。在人工智能、集成電路、先進制造、生物醫藥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重點戰略領域和產業領域,加快培育“瞪羚”“獨角獸”等創新型領軍企業,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推動產業鏈培育。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監測機制,大幅提升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數量。拓寬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,引導科技型中小企業掛牌上市,培育一大批活躍的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群體。二是建立健全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新機制,支持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,建立健全技術儲備制度。支持企業建設省重點實驗室、工程研究中心、制造業創新中心、產業技術研究院和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。完善企業家參與科技決策機制,鼓勵企業家和科學家合作,加快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。 強化高層次人才育引行動。一是建設高水平隊伍。深化人才改革,實施省引才“百人計劃”和“八閩英才”培育工程等政策,引進產業領軍團隊、特級后備人才和創新創業領軍人才。二是完善創新人才激勵機制。建立以創新能力、質量、實效、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,鼓勵企業采用年薪工資、協議工資、項目工資等方式聘任創新人才,探索建立高級職稱評審綠色通道。三是建立健全創新人才服務體系。優化人才及家屬落戶、配偶就業、子女入學、醫療社保、人才安居、居留和出入境證件申請、創業扶持等服務,鼓勵發展中小型專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,構建人力資源服務集群。四是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。鼓勵科技特派員組團開展跨專業、跨領域、跨區域的全方位創業和技術服務,加大省外、境外科技特派員選認力度,創新供需精準對接機制,構建科技特派員全產業鏈服務新格局,持續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創新,支持科技特派員與服務對象構建利益共同體。 強化成果轉化機制體系。一是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激勵機制。強化企業在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,加大對企業購買重大科技成果的補助力度,重點推動“雙一流”高校、國家級科研機構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轉化。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,構建充分體現知識、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和獎勵機制,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。二是建設高質量技術轉移服務體系。完善提升國家技術轉移海峽中心和中科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(STS)福建中心等創新服務平臺功能,重點推動國內外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和產業化。積極發展和規范網上技術交易市場,建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新型技術交易服務平臺。發揮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作用,完善支持全鏈條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投融資體系。 [作者為中共福建省委黨校(行政學院)基礎教研部副教授] |
相關閱讀: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發給好友 【字號 大 中 小】 |